第380章 不得不妥协(1 / 9)
大典的编纂也就只是朱允熥,朱标还有老朱三人私下商讨过。
当朱允熥第一次把编纂大典的事情抛出时,那些文官的眼睛当即纷纷亮了起来。
能把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千百年来的优秀典籍全部囊括进去的一本书。
不说是担任总编撰了,就是能在其中署个名那都可以名留青史了。
别看他们现在能庙堂对答,好像是身居高位了,但百年后不过也是一塚枯骨,千年后也将消逝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
可若能在这样的大典上留名,将来凡士农工商识字者皆可知其名讳。
纵然沧海桑田,也总可有他们一席之地。
历朝历代凡编撰典籍者,可从不曾有人反对过的。
朱允熥刚一提出来,很多人便纷纷附和。
哪怕之前只为喂充数的,也都无不有跃跃欲试的心思。
这个时候了也没必要论主次有别了,解缙当不过只是个阁臣,不也掌了孔家的典籍,在士林中积攒了很高的名望吗?
现在的内阁在老朱的一手打压下,还只是皇帝的高低秘书,并不见抬头的趋势。
“臣乃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幸赖太上皇隆恩,高中二甲前五,在翰林院就职五年之久,又选至于科,臣多年来孜孜不倦一直未曾懈怠读书,臣愿参与大典的编纂。”
朱允熥道出要编撰大典后,还没有人对此发表意见,就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了。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能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中脱颖而出站在今天这个位置,毫不夸张的说全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就大明目前的士林风气,曲意逢迎之人绝对混不到今天的位置。
有了第一人领头,其余人也不甘落后,纷纷都开始了自我介绍。
大概都是多少年考中的进士,之后又在哪个部分谋职,这么多年来又是如何读书的。
有的人见会试殿试不行,又开始在乡试甚至是县试,以及考了多少年做文章了。
反正又不是围绕他的,他们愿意争辩就争辩去,正好也能暂时把他从漩涡中解救出来。
朱允熥神色澹然慢慢端起了茶杯,而旁边的朱标却是看不下去了。
虽说辩论有助于双方进步,但这种无意义的争吵纯属浪费时间。
朱标要处理的朝政何其多,哪有那么多时间听他们说这些无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