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曲辕犁、筒车出世,预计亩产500斤!(2 / 3)
一刻后,郗璿在王凝之的百般口舌和甜言蜜语之中,同意了他去往东山的请求。
“凝儿,估摸着你爹他们已经到了东山,用完午膳再去罢”
“还有,此去路途不短,多带几名家丁,钱财也要多带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郗璿言语之中,皆是关切怜爱之意,哪里还有半点讽刺,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王凝之切实感受到了。
用完午膳,王凝之告别母亲,找到家令毕齐(管家,嘱咐其安置城外一部分的流民。
其中愿意当王家佃户的,可以给予荒地开垦,并提供公用的农具,如耕牛、锄头等。
开垦是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没有一两年的辛苦劳作,基本不能种田,这也是王凝之提供耕牛的原因。
毕齐听完王凝之的嘱咐,虽然心中有些疑惑,对这些流民这么好干嘛?
但他也没有过多询问,这点小事对于王家来说,简直是动动嘴的事情。
虽然晋律严格规定了士族荫户的数量,但家主王羲之作为会稽郡太守(内史,嗯……屁事不管。
总而言之,哪里有官员敢管琅琊王氏的事情,而事实证明,下面的官员得知王太守的家令毕齐要收容流民、增加荫户后,纷纷争先恐后的操办此事。
甚至比王凝之亲自操办,都要办的完美许多。
……
下午一点,日昳之时,王凝之带了两身换洗的衣裳、一些干粮,乘坐马车,在郗璿的盼望下,赶往了山阴县。
一路上,走的都是官道,路途平缓,仅用了一个时辰,便到了山阴县的东山。
谢安和谢氏的子弟们生活在山脚和半山腰处,山顶是一览众山小之地,一般有闲情的时候才会去。
入眼便是芳草池塘,曲廊亭轩,几簇竹林、桃林隐现在山中。
这时,有几名身穿大袖衫、头戴梁冠的谢氏子弟注意到了一个从马车下来的少年。
只见少年约摸十五六岁,身穿淡紫竹叶绸衣,两边金丝滚边,行止风流不俗,想必是赴宴之人。
“敢问足下大名?有礼了”
“在下王凝之,字叔平,今日不请自来,多有打扰。几位定是谢氏子弟了,不知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