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传承文化的公益广告(3 / 3)
“点题了,不过,内容还是差了点意思,放到春晚上播”付广南摇了摇头。
其他人也都是赞同地道。
“不错,不过,主题还算不错,春联也是我们华国的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虽然如此,只是这内容看了没什么感触啊。”
其实他们对于评选的标准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但是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这内容他们看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那么又怎么能指望获得更多的人的击掌叫好呢?
之后他们又看了有“灯迷”主题,“生肖”主题,“年”主题,“字”主题,“名”主题,“门”主题等等,等等。
其实能被央视选出来的这些,基本上都是质量比较高的。
而且这些主题也契合在大年三十那样的阖家团圆的夜里,在春晚期间来播放的,因为这些都的确是华国的传统文化。
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些虽然都很不错,但是始终给人感觉,总是还不够到位。
其实也不能说这些短片的水平就有限了,实际上是因为这些短片的主题都比较“泛”,所以,很难集中在某个点上进行爆发。
但是公益宣传片,最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宣传片,能够触动人们的心弦,能够让观众的内心泛起波澜,从而从内心去影响观众的行为,起到引导大众的行为。
这才是公益短片的目的所在。
比如《你多久没有回家了?》这个视频看完,会让一部分观众,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老父母,乃至于迫切地选择回家看看,这就是效果所在了。
当然,这是比较明确的效果,而像那些比较泛的主题的短片,那么自然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却也需要让人在看了之后,会对此产生某种特别的兴趣,或者共鸣感。
这类的短片不能太特立独行,必须生活化,因为生活化的东西,才更能让人的记忆和短片的内容发生奇妙的重合或者碰撞。
其中那个“门”主题的短片里面,就提到了“过门”“过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了”等等,还提到了海外的“中华门”等等,算的上是比较生活化,比较日常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至少让人看了,会觉得很熟悉。
是耳畔经常听到的话。
但是却始终依然还少了一点,少了那一点能让人深深触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