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阐天释道(四)(1 / 3)
“辩经呢,是禅宗的事情。所以,朕不怎么喜欢辩论。”
朱厚照撑着下巴,打断了王守仁后续的话:“朕很早之前就说过,朕的思维方式领先于这个时代,不得不为了契合这个时代,而向下兼容。”
“弟子明白,师傅的学问体系是朝前的,而且是好几个时代。”王守仁沉声。
他在解析朱厚照留下的笔墨时,已经发现了朱厚照的方向是朝前的,并且是很多时代。
“不。”朱厚照摇了摇头,“朕只是说,朕的思维领先时代,并不是学问体系领先于时代。因为,朕的所有学问体系,都是你和古人的遗留所著就的,本质上你已经完成了朕学问体系的结构,然后重组,增强了儒学的主干。”
“思维……而非学问吗?”王守仁呢喃。
“嗯,就是思维,因为朕的学问,不新鲜,春秋战国那群老祖宗,已经替我们讲完了。接下来,就是用他们的经典,辅佐当今时代的变化,进而演绎出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文章和言论。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根基。
有高潮,就有低谷。
历史上,我们一共经历了两次大解构和大融合。
第一次大解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彼此冲突,彼此竞争。
然后,在汉武帝时期,完成了第一次大融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名为儒,但儒皮法骨,道法自然,王霸杂之,尽在其中。
第二次大解构,西佛东来,五胡南下,生灵涂炭,也让人不得不思考活着的意义。
然后,在唐代,就已经开始进行融合,奈何安史之乱,打断了进度,一直拖拖拉拉到了北宋,理学定鼎,三教合流,这才完成了对释迦的解构,将外来他物,变成儒学的主干之一。
而第三次大解构,朕不想让外族来推行,所以就自己对内进行推动。
所以,朕有领先于此时的思维,思考出来的内容,就是三个字——生产力,或者说是脱虚向实,先富物质,再富人心。
想要解构它,朕已经给你们规划了。
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未来的生物。
天行有常、物竞天择、用进废退、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太上无情,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一切看起来好像毫无意义,可你活了这一世,倘若一点事情都没做,似乎又不对。
轮回、问道、上穷碧落下黄泉只为今朝。
人总是喜欢无意义的思考。
这是为什么?
因为无意义的思考,是对于无聊生活的反抗。”
朱厚照看着两人,淡淡的说:“阶级论,与这小子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