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朝鲜人鄙视倭人(下)(2 / 3)
按照现在的粮价,南京一石米是差不多八分金券,相当于八百厘,按照公制来折一石米,差不多一百五十斤。
也就是说每斤米,差不多五厘。”
沈贞一边说一边算,个人觉得,按照大明的官员俸禄,这个价格有点高。
但实际上,这是当季新米的价格,通常市面上贩售的米都是三年左右的陈米,每斤只要三厘。
南京的米价,虽然今年因为两淮的洪涝,江南减产的缘故,还是涨了不少,但相较于之前被朱厚照折腾的那一次,已经算是很低了。
不少经历过江南期货市场,和假钞案的官员,来到这边,都觉得今年粮价控制在八分一石已经很低了。
要是放在往年,没有上一角,那简直牛皮。
当然更重要的是,朱厚照从安南调拨来的粮食,现在已经投放进入市场。
价格低廉到一斤一厘的地步,当然这种只能限购和抢购,但江南的民生环境,已经安稳下来了。
来到光禄寺,沈贞递交了关碟,然后给他们每个人录了画像,制作了账目,接着递给他们说:“以后,每月来自己来领一次,若是有疾病,无法前来,得寻会同馆官员代为领取。”
众人拿着餐票,上边有正副券,统一印刷,公章齐全,还有编号。
看着编号,众人不由得古怪起来。
“这些编号怎么做出来的?”
“用一种手滚机,反正是工部的印刷术,十分了得,能用滚动印刷的方式,次第印下上千万张编号不同的票券。
听说以后应该会用在金券上,也不知道真假。
但既然技术成熟了,金券有这编号在,未来就能分辨造假了。”
沈贞随口的一句话,换来的就是倭人的惊叹。
而相关技术,事实上在北京已经在使用了。
作为皇家百货大厦的会员,沈贞每个月都会拿到优惠券。
而优惠券,就是用了相关的技术,他也问过工作人员,对方也没隐瞒,将知道的都说了。
餐券上的东西,和那个是一样的。
一眼就能看出来。
“走吧,带你们去买自己的餐盒,因为医部的调查发现,很多病症都是从口入的,所以为了防止官员之间疾病相互感染,大家都是单独使用一个餐具、餐盒的。尽可能的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