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槐树花香 > 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下乡 敦煌(三)

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下乡 敦煌(三)(1 / 1)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只属于他的女主角 穿书后当绝世剑仙 穿越之后,我成了农家恶毒婆婆 精灵世界旅行中 噩梦游戏:我能无限预支副本奖励 港片巨蟒分身,开局大嫂约我喝茶 宝可梦:我其实是幽灵系 火影:我有DOTA装备兑换系统 神域无疆,从我是好人开始 书荒后我成为了反派

接着说我最喜欢的窟。

22窟,此窟保存有“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的墨书题记,南北壁通壁分别绘西方净土变和东方药师经变,场面恢宏、色彩瑰丽、人物众多、构图精细,为唐代佳作。这个就属于壁画下面还有壁画,敦煌艺术研究所剥去四壁之上层壁画,初唐艺术杰作赫然重晖,重层甬道进行了整体搬迁,底层壁画完好如初,计有:五代后唐同光三年文殊变一铺,翟奉达等供养人画像七身,题记一方。中唐画小龛一,晚唐画一佛、一比丘、七供养人,五代翟奉达书“检家谱”题记一方。此窟壁画,每幅皆为上乘之作,窟甬道南侧龛内也有两身小飞天,因这部分壁画是剥离了表层壁画而露出的,线条和颜色很新鲜,飞天双手托花上举,上身半裸,穿红色长裙从天而降,比起盛唐的飞天来,衣饰不再那样华丽,也没有繁琐的花纹,但飞天的飘带翻卷而形成的圆圈却增加了。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衬托出飞天的速度较慢,益显得雍容庄重。其中《帝王图》与同一时代的大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相似度极高,不仅题目中有3个字重合,就连画中皇帝被大臣搀扶的姿态、身着日月衮服等细节都如出一辙,那么是谁借鉴了谁的创作灵感?

285窟,窟内北壁有西魏的大统四年、五年发愿文题记,它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它的壁画虽然有些破损老旧,但有一种古老的气息令人喜爱,西壁南侧-禅僧像面容端祥,身上衣服颜色可见,漂亮异常!看多了雕像,我真的是越来越喜欢老的雕塑,无论是颜色、形态、面容等等,老的更有韵味,更让人入心,看之则形秽,看之则令人心生仰慕之心!

321洞窟看点:最主要的看点是佛龛内的凭栏眺望的天宫菩萨,以大量色彩明快的蓝色表现的天宫和脱壁而出、满壁风动的飞天图像。主室南壁描绘花雨风飞、落樱缤纷莫高窟极其少有的“十轮经变”,画面以极为少见的云海将其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半部分表现佛经内容中地藏菩萨救助苦难和各种变化以及东半部分大型院落的生活百态。另外整幅画面以错落有致而又自然和谐的青绿山水为分割内容和背景实属精品。我总觉得唐代的许多壁画都有异域风情,有许多别的国家的痕迹,可能是唐代太伟大了吧,大融合吧!特别是北壁阿弥陀经变上部,单拿出来说是现代抽象画无人会质疑,顶呱呱!

384窟,我最喜欢的是南壁佛龛外东侧的不空绢索观音和北壁佛龛外东侧如意轮观音。不空绢索观音在生死苦海中,以妙法莲花为诱饵,有如以纲钓捞鱼,能将一切如鱼众生全部救济到菩提彼岸,其三面:正面为大梵天面(慈祥面相,左面为怒目面(忿怒面相,右面为凶猛面(狗牙出面相。每面眉间长出一眼,为一面三目。每面头上有天冠,天冠有一身化佛,其六臂:一手持钺斧,一手持宝瓶,一手施无畏印,一手持莲花,一手持绢索,一手水瓶。其正观音为结跏趺坐,著鹿皮裙衣,佩火焰纹和莲花纹组成的桃形身光和项光。上方饰宝珠流苏华盖。华盖两侧各有一飞天。莲座左右画婆薮仙和吉祥天,下侧两端画明王。头光两侧画日天和月天,日天乘四匹白马,月天乘三只白鹅。莲座茎部从莲池中长出,池水中有两身龙女持花供养。池水下方置供案,供有宝瓶璎珞,宝瓶中插鲜花。供案两侧各有一四臂火头金刚,遍身火焰围绕。金刚各执金刚轮,金刚杵,扬臂蹈足,怒目大吼,气势凶猛。金刚脚下各一身被压伏的障孽魔神毗那夜迦。全图上下左右布局对称均衡。与南壁相对应,北壁绘制的是如意轮观音经变。如意轮观音以其手中分别持如意宝珠和宝轮而得名如意轮,也是密教中的六观音之一,往往和不空绢索观音成对称出现。相对来说,这幅如意轮观音画面简单,用色浅淡一些,但仍不失为精美之作。如意轮观音坐于莲花上,其形相为六臂像,头上结宝顶髻,戴庄严冠,以示庄严,冠有化佛住天说法相。右边第一手作思惟相,表示愍念众生;第二手持如意宝珠,表示能满足众生的愿望;第三手持念珠,表示渡一切众生苦。左边第一手按明山,意为成就众生信心无动摇;第二手持莲花,以莲花喻洁净,表示能净各种不合佛法之事;第三手持宝轮,表示能弘扬佛法,顺转无上法轮,使佛法永住世间,故又名如意轮。六臂表示能游于六道,以大悲心解除六道众生各种苦恼。

42窟,是敦煌隋代石窟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窟室。在窟顶四披,发现了规模宏大、精美,保存完善的《法华经变》,并且糅入了《涅槃经》的内容。西壁则有《维摩诘经变》。《法华经变》和《维摩诘经变》在敦煌莫高窟中最早出现于隋代。在窟形上来说是殿堂窟,且是隋代二期殿堂窟中唯一的三壁三龛窟。从石窟形制来看,殿堂窟慢慢取代了中心柱窟的地位,尤其在隋代,殿堂窟逐渐成为主流,沿袭自北朝的中心柱窟形式逐渐式微。三壁三龛的形式虽然并不多见,但却在隋代石窟中长期存在。并且有一定的形式规范。窟的藻井,虽然名为斗四,却只象征性地保留了覆斗形顶上方的一层四方形盝顶,顶内有抹角内缩的方形图案,但没有层层内缩的立体框架结构,也没有作为屋顶承重结构的功能。其对于斗四结构的利用与改造,是一定时期内石窟藻井装饰的重要形式,并且流传时间很长。窟中的各尊塑像几乎完全脱离壁面而成圆塑,仅背部与壁面相连,因此壁面显得简洁而平整,更加突出龛内塑像的重要性。42窟的坐佛仍承袭敦煌北周和隋初体态,粗短圆厚的特色,但已开始注意身体曲线的表现,袈裟更薄而贴体,身躯轮廓隐约可见,细节处理更加细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丧海尸崖 逆进化 神话入侵 穿越诸天从漫威开始 我真不是神仙 龙魂重生系统 好孕雌性超香软,绝嗣兽人揽腰吻 兵人 不可思议的亚瑟王 黑暗文明
热门推荐